标签: 互联网

  • 传统媒体不适应互联网的表现

    今天和一个朋友聊到Wired的iPad客户端,朋友认为Wired之所以能做出如此优秀的iPad客户端,原因在于他们的内容、员工很早就为互联网,为移动设备做好准备。

    传统媒体,尤其是中国的传统媒体,并没有使用互联网的发展,在内容的制作、编辑、发行上的做法依然很1.0。

    这里简单列举几点,有时间再详细写:

    1、总是希望像以往那样按照内容收费。

    2、用传统媒体的编辑、排版方式来编辑互联网内容,不对互联网读者进行研究,不对阅读体验做优化。

    3、官方网站往往对搜索引擎不友好。

    4、缺乏插图等对报道进行补充的元素。比如一篇介绍某个网络应用的文章,一个插图或链接都没有。

    5、没有为移动设备(比如iPad)上的应用程序做数据接口的准备,以致于移动阅读到来后,传统媒体措手不及,用应对互联网的方式来应对移动设备,用户体验变得更差。

  • 为什么IT人员都站在人民的反面?

    这是今天一个在twitter上的人对我的提问。

    这个问题很有趣,首先,什么是人民?

    1949年毛泽东的《论人民民主专政》写道:

    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,互相结合起来,就是人民民主专政。

    从“人民民主专政”的概念可以大概了解到,国民是分为两种的,一种是“人民”,另一种是“反动派”。而“反动派”的对立面是“支持派”,也就是说,“人民”就是“支持派”。

    那么我们可以这样理解,支持政府的,就是人民,否则,你就不是人民。

    那么,“中华人民共和国”的意思就是,“一面倒共和国”。

    那么,对于那位推友提出的疑问,可以转换为:为什么IT人员不是人民?

    回到问题本身,为什么会有人认为IT人员是反动派呢?

    我认为,之所以认为IT从业者站在“人民”的反面,原因在于互联网改变了信息获取的方式,政府能控制传媒,但无法完全控制互联网信息的流动。IT从业者能更好地利用互联网各种工具来获取多维的信息,于是他们凭着自己的判断很有可能就站在了所谓的“人民”的反面,这里的“人民”只不过是信息渠道不够多的人而已。

  • 微博之战

    现在,四大门户都推出了二级域名以 t 开头的应用,微博之战一触即发。

    不管你是不屑于腾讯微博还是新浪微博,它们都会有自己庞大的用户群。不管你是如何认为twitter上没有管理员做审查才是真正的微博,新浪微博的名人策略还是那么凑效。

    新浪、腾讯微博将会是最火的两家。

    它们也会是最封闭的两家。

    国内做网站、做产品,尤其是大公司的,从来没有开放过。这里说的开放主要在于2方面:

    1、不开放API

    2、屏蔽对手的信息

    这种小农思想主宰着整个中国互联网,甚是悲哀。

  • “最牛”、“最强”的滥用

    不知道是因为中文形容词太少,还是只有“史上”、“最牛”、“最强大”……之类的词语才足够份量,我们经常能看到新闻或论坛里发布者在标题里加入这些词语。

    比如下面这张截图,来自某个论坛的第一屏:

    我已经对“史上最牛临时工”之类的标题感到厌烦了,看到就不想看了,难道除了这些就没有其它能做标题党的词?

  • 一般骂人的留言都是匿名的

    标题已经说了结论。

    这是我在可能吧以及一些朋友的博客里得出的结论,骂人者通常会这么说:

    1、楼主真傻逼

    2、我几年前就知道了

    3、楼主就是小学水平,真垃圾

    4、Jason Ng,我艹你全家。

    5、我一看就知道你在装逼

    ……

    这些话低俗得我都不想打出来了,你要是认为,文章的作者有哪个地方写得不准确或完全错误,你大可以堂堂正正说出来。但你用匿名的方式来表达你的低俗,没有人会当你是个东西。

    每个人都有熟悉和不熟悉的领域,一个人说错了话,你完全可以批评指正。没有人喜欢被别人骂,你也是。当你自己说错话时,你也更愿意听到善意的提醒,而不是低俗的辱骂。

    或许忠言注定是逆耳的,但逆耳程度如何是由说话者来表达的。

    无知不可怕,无耻我很怕。

  • 难得有人相信我,相信真相

    一旦跟(非互联网)朋友谈到互联网,他们都很好奇为什么我不用百度,为什么我不相信国内的媒体报道。

    在通常情况下,他们都觉得我的理由很无稽,很粪青。

    而更通常的情况下,我不会继续说下去,因为无论你再怎么说,他们都不相信。

    今天跟一个老乡聊天,难得他非常相信我说的话,正好我昨天写了“在这个互联网你该相信谁”,因此在这个话题上我跟他聊了很多,虽然他不知道功夫网,不知道敏感新闻都必须用新华社的稿件,但是他相信我说的了。

    这的确很难得,很难得。

  • 做了个个人互联网足迹网页

    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,做了这个网页:http://www.kenengba.com/me/

    这个网页记录了我在互联网上所有的足迹,包括博客更新、阅读分享、饭否、相册等等。

    由于大量运用了js,而且调用了4个外部的API,所以加载起来可能会比较慢。如果显示不正常,刷新一下就OK。

    差不多2点了,晚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