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各大门户都大面积报道CCTV新闻联播主持人罗京逝世的新闻,或许对于常年被迫看新闻联播的人来说,他的逝世带来了震撼,因为一个小时候那么熟悉的声音、脸孔突然离开了。
他不是你的亲人,但你熟悉他,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怀念他。
对我来说,我今天才知道这个做了20多年央视新闻主播的主持人。不是我冷血,我觉得门户没有必要为他的离去专门做一个专题,这让我认为是上面有指示要让媒体做大面积报道。
我之所以不熟悉罗京这个“国脸”、“国音”,是因为我从小在广东长大,看的都是香港的新闻报道,新闻联播一般是在我转台的时候不小心看到。一是因为我更熟悉粤语,二是因为香港的新闻更接近平民、更接近真实。
我不认为一个新闻主播纯粹读稿式的报道能带来多少尊敬,新闻联播的稿子都是拟定好的,播音员没有发挥的空间,他们只是发声机器,严格来说,他们只是作为一种传播工具,而不是带来创造性的人。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门户不应该就此制作专题。
相比之下,去年4月去世的香港体育记者伍晃荣先生让我感到十分惋惜。虽然体育报道在新闻里只是最后的2-3分钟,但伍晃荣将这2-3分钟运用得出神入化,这3分钟完全是他的个人发挥时间,他的解说非常有风格:幽默、恶搞、成人趣味、不拘一格。
对于新闻报道来说,伍晃荣的报道手法是具有创造性的,以致于他的接班人伍家谦的解说也十分的幽默和恶搞。他开创了幽默式的体育报道,看他和“阿叔”(另一个幽默的解说员)报道球赛,绝对不会感到沉闷。
我看不到有哪个新闻播音员比他优秀。这是一个播音员的贡献,他不只是发声机器。
这是他所在的无线电视在新闻里报道他的死讯:
回复 zplzk2 取消回复